有關旅行之我見
每每在季節更迭的時候,總是會對之前的生活或是自我做點省思,雖然今年並沒有打算出遠門來趟國外旅行(無論短期或長期),但忽然對於旅行的想法有些感觸。(純粹個人看法,千萬不要來筆戰呀!)
舒適區(英語:Comfort zone)或舒適圈,指的是一個人所處的一種環境的狀態,和習慣的行動,人會在這種安樂窩的狀態中感到舒適並且缺乏危機感。《摘自維基百科》
近年來,可以很常看到許多鼓勵年輕人走出舒適圈的文章,我覺得人如果可以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去體驗更多世界的不同面是一件好事;但曾幾何時,「舒適圈」這個詞變成許多人掛在嘴邊,出國旅行的理由。也就是說,被濫用了。
我認為,工作或是感情不順而要旅行散心並不算是「離開舒適圈 」(畢竟你都感到痛苦了,根本沒有在安樂窩中感到舒適啊~),充其量只能算是想轉換心情或是療癒,又或者是轉移注意力或尋找自我;但事實上有許多人認為這就是離開舒適圈,就我個人來說是不予置評啦(莫名的堅持)
然而也有許多人在旅行過後感覺自己得到學到很多,但對於之後的未來發展卻依舊感到迷惘-「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於是只好繼續不斷的四處出走,藉以逃避現實(例如工作、家庭問題),這樣的人說起來也不少。(特別澄清,我不是說人生一直都在旅行就是不好,而是自身到底有沒有思考過旅行的意義,又或者是思考自己的未來)
很多時候我也會想,要是有錢有時間的話,我真的會花一輩子的時間在旅行四處流浪這件事嗎?
答案是不會。
也許我很想去很多地方探險(看更多的風景,認識更多的朋友,體驗更多地方風情等等…),但是我之於社會,之於家人,之於自己,其實有一份隱形的責任在。對我來說,旅行固然重要,但我也想體驗除了旅行以外可以學習到的人事物(新的知識,新的技能),又或者多一點和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這些未必是能在旅行中可以獲得的。
在旅行途中,我們會去看各地的地方人文,並去了解它的一切;然而在沒有旅行的時候,也是可以去了解世界各地發生的事情(新聞)並思考不同面向、局勢判斷、未來變化;我認為並不是只有在旅行的時候才能認識這個世界。
透過旅行而找到自我,並能夠肯定自己存在的價值,進而去回饋社會、世界,這是我心中旅行的意義。
這也是我對於能在旅行過後,投身於志工,或是做好在社會裡某一個角色的旅人們感到相當欽佩的地方。另外還有一種,雖然沒有經歷壯遊,但卻能清楚知道自己目標,並腳踏實地且對社會有貢獻的人,這類型的人們也是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
距離去年的日本旅行也已經過了一年多了,雖然現階段沒有遠行的打算(今年給自己的人生課題為參與社會的老人問題),但我也在台灣持續著小旅行,主要是當成工作後的調劑,另一個目的是希望藉由旅行後所寫的遊記去分享和推廣台灣各地的美好。(話是這麼說沒錯啦,但每次也只能加一些英文關鍵字來寫…,而且自己超忙也沒什麼出門啊!)
明年後年,其實也不確定自己會在哪裡,是繼續在老人領域學習呢,或是變成環保志工呢,還是又成為四處探險的旅人呢,這些都還是個未知數。但我想不變的,是一顆熱愛旅行的心吧。
願所有的旅人能找到自己旅行的意義。
留言
張貼留言